2010年6月7日星期一

個人感想

認為紙紮之所以能在中國屹立不倒的原因是因為中國人的孝心與紙紮業與時並進。
我們這一次的專題研習有很多的問題:
其一:我們中有兩名的成員因為要往美國比賽而缺席於我們的專題研習—搜尋資料,因為這樣,我們剩下來的三人便要分擔她們二人的工作。
其二:我們這次的專題要搜尋的資料,非常困難,因為有關紙紮的資料在雅虎﹑谷歌等方面有關紙紮的資料的確十分地少,使我們搜尋的資料非常容易地相撞。所以,我們必須要小心地查看一下別的成員發佈的資料會否與自己的資料相同,如果相同的時候,便要再一次再去搜尋有關紙紮的資料。
當然,我在這一次的專題研習中亦學到不少東西,例如,分工合作:
因為我們只有三個成員,所以我們必須要很平均地分配各人該搜集的資料,因為這樣才能使我們有效率地完成搜集資料方面的事情。因為這樣,才能使我明白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當然,在這次的專題研習當中,亦令我們之間的友誼更穩固,亦令我們之間對對方的認識更為深入。

2010年6月6日星期日

個人感想

紙紮品,一直被人當成是禁忌之說,避之則吉。但他們卻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總有一天都會用上這些紙紮品,始終都避無可避。

紙紮品一直擔當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無論是中國人,甚至是別國的人也十分重視這個傳統儀式,因為我認為這個傳統儀式正能表達岀人們對死去的人的一種尊重、思念和關懷的情感, 這令我十分感動。

以往,紙紮品的印象一直都是傳統、正則和一成不變的,但現在紙紮品身處在現今----科學昌明的社會, 紙紮品也漸漸脫去傳統的印象,變得趕上潮流,亦新增了很多新潮的產品,受市民大眾喜愛,這真令我感到震驚。

當我們組正在做這個專題研習時,途中,這使我明白到這些紙紮品是隨著中國傳統流傳下來的罕物,我們應該好好去珍惜並保存下來,讓後世及更多的人去知道它們的存在。

雖然我們在做這個專題研習時亦遇到不少的困難,但我們最終也能順利解決並成功完成這個專題研習,真是可喜可賀, 可喜可賀。當然最重要的是多謝我們的組員們啦!!!!

最後,我希望這些紙紮品發展得以順利,生產更多不同的種類的產品,以供市民大眾更多的選擇,讓這種傳統一直流傳下去。屹立不倒吧!!!!

我的感想

我因為出了外國的原因而小了很多機會與組員討論,但可以從部落格發表想做紙紮品的主題時,立即得到你們的支持,而且你們也同意紙紮品是屹立不倒,同時也不明紙紮品為何屹立不倒,令到我們的進度比如期快,沒有被地區而影響。
另外,通過這此專題令我可以明白一個從被指出禁忌直至現時被代表為身份地位及潮流的追求,令我完全明白很多事件都會隨社會而改變,所有事件都是沒有必然的。

分析

總括而言,我認為紙紮品隨著科技發達而漸漸改變中,產品的種類亦大為不同,十分適合不同的年齡層。而且不但是中國人還是其他國藉的人都十分飲水思源,孝順的,因此紙紮品在他們心目中更是有無可取代的優越地位-----都是大家用來祭祀死去的人的用品之一,因此,仍能長存之久。無他,紙紮品之所以存在那麼久都是因為人們對死去的人的尊敬,以及市場上有很多新潮的產品,如:iPhone等產品。如今紙紮品可以說是潮流之物,同時亦不再成為大眾的禁忌了。

總結

紙紮品屹立不倒的原因包括:
一)紙紮品是一種帶有很多不同的意思「尊重先人」、「身份地位」,甚至對「寵物的思念」,正因如此紙紮品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文化藝術。
一)由於人們著重身份地位,無論生前或死後都想有頭有面,陪葬品都要較特別及貴重,自然紙紮品的地位也漸漸上升。
二)尊重先人是我們表現孝道的一種方法,而紙紮品提供先人在陰間的需要,所以紙紮品不可或缺。
三)養寵物在現今社會上愈來愈普遍,甚至有人把寵物當作子女看待,但寵物亦有離開的一天,人們便可以把對寵物的思念投放於紙紮品上,傳送給去世的寵物。
二)每逄清明節,人們都會花心機去滿足自己的心理及思念,而燒紙紮品是其中一個方法。
三)很多人都會將紙紮以不同的形式表現,由此表達出傳統習俗之餘亦令此文化得以保留,例如:紙紮名牌、寵物、電子產品,甚至貴價食品。
因此紙紮品屹立不倒的原因是隨住人與人之間的想法和人的需求而進步及保留重要的地位

2010年6月5日星期六

有關紙紮的訪問


這邊廂,四名校記踏遍柴灣十多間紙紮店,雖然處處碰釘,但仍努力蒐集有關紙紮藝術的資料﹔另一邊廂,一支校記隊伍徘徊銅鑼灣,戰戰兢兢走訪穿環男女……他們千辛萬苦。

  紙紮作品是模仿實物製成的拜祭用品,因為在世的人擔心已故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孤苦無助,故此焚燒紮作品便成了對先人表達關懷及孝敬的一種方式。這種習俗源於道教,但為求心安理得,信奉其他宗教的人,也有類似的儀式。

  這種傳統民間藝術現今在香港並不普遍,但事實上,它仍有生存空間和意義,讓我們以此為專題,為大家展示其發展概吧﹗

  紙紮品的三種意義

  原來紙紮品遠在秦朝已經存在。「當時紙紮品的體積比現在小,但同樣是以紙紮成,用於葬禮、送別及陪葬埸合。」從事紙紮的麥師傅說。早期紙紮品的出現有三種意義﹕一是賄賂土地神以求照應﹔二是取悅鬼魂,避免騷擾﹔三是希望在極樂世界的先人,可過舒適的生活。

學藝由煮漿糊開始

  麥師傅表示,學習紮作一般需時三年,由最初學煮漿糊、量度紮作品的尺寸、紮作的技巧和方法,到完成一件製成品,每個步驟都要用心學習。初期所紮的多是紙紮公仔等簡單的紮作品,到技巧純熟時,才開始紮較為複雜的花園洋房、汽車及飛機等。

  萬聖節裝飾﹖

  無論大大小小的紙紮品,都是一種藝術,對死者和親人而言,有一種特別的意義,因此它們仍有一定市場,例如在盂蘭節、清明節等傳統節日,不少市民仍會焚燒紙紮物品拜祭先人。此外,在萬聖節等節日,酒吧和餐廳亦會訂購紙紮物品,作裝飾擺設,以營造氣氛。

  時至今日,縱然紙紮品的需求遞減,但這門藝術仍未失傳,紮作師傅有年輕化的趨勢(麥師傅只有26歲),製作過程日趨現代化(運用網上搜尋圖案的科技),紮作內容也日趨市場化(按節日訂單需要製作合適產品),足令我們相信這一門傳統藝術仍有承傳及發展的空間。

資料出處: http://studentreporter.mingpao.com/cfm/com_OldContent2.cfm?Category=activityspecial&Content_ID=76&Year=6

中國民間傳統 紙扎



資料出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wHD_UjBPK8

紙扎公仔的來源


傳統技藝~紙扎祭品
一提起紙扎祭品,一般人即會想起,那是燒給往生者的,免不了的,還有電影中那些紙扎車、公仔,忽然活生生的動起來,讓人毛骨悚然。然而,在紙扎師傅眼中,紙扎這一行業,基本上是百無禁忌,唯一要遵守的是,要落足心思,忌偷工減料,否則……

紙扎技藝,結合了紙扎,融入剪紙、繪畫、草編、竹扎和裱糊于一體,是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但是,它的用途加上電影情節的影響,讓我們覺得它是恐怖的“東西”,是不吉祥的。

每天對著紙扎公仔、紙扎汽車、紙扎靈屋……還要為公仔畫上眼睛、鼻子等,可會讓紙扎匠有點害怕?從小就開始做紙扎祭品的陳木永良表示,其實從事紙扎祭品並沒有想像中可怕,只要把它當成是一份工作就好了,況且紙扎要經過喃嘸佬“開光”后才會有靈性。

不要把這份行業想得太複雜,基本上,它是百無禁忌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得足’,不能偷工減料或是隨便敷衍了事,這不只是對先人的一種尊敬,也怕將來會有報應。

資料出處: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092501517

祭品新創意 紙紮重車、寵物、麻將



資料出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DPtZNpxMyc

清明節最佳祭品!紙紮「iPhone」讓先人跟上這股流行潮!



資料出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Xttg0feFus

分組名單

資料搜查:陳詠雙,李婉琳,林嘉敏
板面設計:劉雅詩,陳詠雙,李婉琳
引言:陳詠雙
內容:劉雅詩,陳詠雙,李婉琳,林嘉敏
總結:劉雅詩

2010年6月3日星期四

引言

我們認為這個議題十分特別而且紙紮品又是中國的傳統之一,但亦能趕上潮流,變得不再成為人們的禁忌。紙紮品同時又是中國的禮儀之一,代表着歷代的變遷,亦是對死去的人的一種身份證明。當然,這些紙紮品亦是中國藝術的表現,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更能表達出在世的人對死去的人的思念。由於這可以顯示出現今社會不一樣的觀點,於是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這專題研習來探討紙紮品仍屹立不倒的原因。

2010年6月2日星期三

清明節紙紮品


按摩椅還設有電線和電插頭等配件,一點也不馬虎


紙紮屋



資料出處: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ZLabOlqNdfI7lLV59RSwJgcj6Q8V97wrxHK1Znlpg80RC8OApH1BiU_XNAUUN6wl92sjIcp6O-Rgmrg54ZRTAgNUFoau2GDDnqerQ9FQPjYe_ZfMBxc3hDU8vcS3xCR7R1Ds3kVUgkxs/s1600/%E6%B8%85%E6%98%8E%E7%AF%80%E7%B4%99%E7%B4%AE%E5%93%8102.bmp

紙紮蛋撻缽仔糕貴過真貨



資料出處: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I9fgigtLJddjroyZA3_JYvt449l5jadEnH62OcWdlc8W9QNXWYlJDeuYiUo3jJwY8k4iNeMqNE5EiiZdc869icZvtczxIYP59rDEvby-ahtNM-dfS5Cmk9WISbL9bbsONbvh5y99tWys/s1600/1171031.JPG

2010年5月31日星期一

紙紮祭品的圖片

式紙紮祭品



車子










童男童女











屋子








衣服





紙紮祭品的圖片

新式的紙紮祭品




手提電腦










電話 收音機 摩托車








電風扇






2010年5月29日星期六

紙紮品

中國人注重尊師重道,以孝為本,然而燒紙紮品俾先人是尊敬先人的一種表達方式,等同於送禮.也是我們在生者唯一可以為他們做到的事.因為我們重視孝悌,好多時對亡者都存有一種雖死猶生的感覺,人雖死,但我們的心仍然可以是互通的!天有天界,地有地界,人有人界,大家是河水不犯井水的,我們普通人類是無法知道在上者或在下者的生活,唯一可做到的只係燒紙紮品俾在上或在下的先人,讓他們過得更好,以示我們對先人的孝係無止璄既! 同時也讓我們的心靈得到解決!
燒紙紮品時為了令佢真正的收到,記得要叫佢個名:〔講XXX出黎收寶〕,叫時客氣d! 否則你就咁燒好易會俾其他遊魂野鬼瓜分晒,如果你叫左佢個名,人地都唔好意思走過黎搶啦! 至於點先知佢係咪收到,里個要問番d道士或問米或有陰陽眼既人至知了,因為你冇陰陽眼,普通人好難知!

2010年5月28日星期五

清明節紙紮品小食<蛋撻和龜苓膏>

其實以清明節紙紮品為主題也不錯。4月5日清明節是追思和祭拜先人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紙扎祭品已突破傳統框框。
紙紮作品是模仿實物製成的拜祭用品,因為在世的人擔心已故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孤苦無助,故此焚燒紮作品便成了對先人表達關懷及孝敬的一種方式。這種習俗源於道教,但為求心安理得,信奉其他宗教的人,也有類似的儀式。
   這種傳統民間藝術現今在香港並不普遍,但事實上,它仍有生存空間和意義。
  原來紙紮品遠在秦朝已經存在。「當時紙紮品的體積比現在小,但同樣是以紙紮成,用於葬禮、送別及陪葬埸合。」從事紙紮的麥師傅說。
紙紮品的三種意義:早期紙紮品的出現有三種意義﹕一是賄賂土地神以求照應﹔二是取悅鬼魂,避免騷擾﹔三是希望在極樂世界的先人,可過舒適的生活。
其實以清明節紙紮品為主題也不錯。因現在清明紙紮品真是有很多花,極之接近人類的生活物資,當中我們的日常生活:包括帽子、衣服、鞋、牙膏及毛巾等不同款飾,應有盡有。近期更出現的小食<蛋撻和龜苓膏>......
品嘗金黃鬆化的蛋撻和烏黑甘甜的龜苓膏不再是陽間凡人的專利,有紙紮店看準市場,於清明節推出紙紮蛋撻、紙紮龜苓膏等小食,令一眾孝子賢孫拜祭祖先時獻上點點心意,令祖先與人間美食「再續前緣」。
在西灣河經營紙紮店的洪老闆表示,新款小食首日銷情普通。他認為,客人要求愈來愈高,一向有售的麻將、皮鞋、鳥籠等紙紮品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店舖經營兩年以來,客人不時問他有沒有蛋撻、缽仔糕一類紙紮小食,他到處尋找貨源,終於讓他找到。

資料出處: http://eggtarthongkong.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_6733.html

清明節紙紮品五花八門

一些人窮極一生忙碌工作都沒有能力購買名牌,享受奢華的生活,不過,死後卻可以大嘆世界,因為現在市面上推出各種如真似假的高級紙紮品,款式精美,彌補了生前的不足。清明節紙紮品五花八門,業者甚至說,只要顧客叫得出的他們都有賣,顧客不必擔心買不到好東西孝敬先人。
如今,不止人們對各種用品要求高,連拜祭先人用的紙紮品也講究十足。除了紙紮手表、自行車、縫紉機"舊三大件"和電腦、轎車、別墅"新三大件"外,開始出現紙紮警察、私人醫生、護衛隊、僱傭軍、高爾夫球場也"粉墨登場"。 
在天津市東麗區、西青區,有不少人偷偷摸摸地生產、銷售冥幣和各式冥品,有的地方還形成了自發的小市場。 
在一條被稱為"十裡冥街"的商業街上,時髦的"筆記本電腦"、印著"冥府電信"字樣的"手機",各種"冥幣"、"麻將"、"金條"應有盡有。 
在一家店中,居然發現了一輛"奔馳轎車",售價4000元。在房間的最裡頭,還有紙糊的帶有女郎的小型"豪華別墅"。女老板表示,除了擺在外面的這些商品,商店還提供訂做業務,專銷農村的特大"別墅",能做得像十幾平方米的小平房,而且門窗、家具、現代化電器一應俱全,售價30000元。  
在東麗區新中村某胡同內,據說今年最流行的是千嬌百媚的"小蜜",帶游泳池、傭人、保鏢、直昇機的"大洋房",以及"信用卡"、"旅行支票"和"國際護照。"   
據了解,這些殯葬用品以3種方式在全市銷售一是直銷。一些小作坊一般都租一間店面,將非法生產的紙紮品放到店裡,銷售給前來購買的用戶。二是批發兼零。一些大的生產作坊的銷售方式非常隱蔽,他們一般都以經營鮮花或壽衣店作為掩護,將紙紮品樣品放在非常隱蔽的地方。他們一般只向周邊的一些零售商批發或者向熟人以及熟人介紹的客戶零售紙紮品和冥幣。三是送貨上門。  
殯葬品價目高的驚人,如30000一套別墅,4000元一棟二層洋樓,1360元一隊護衛隊,300一個高爾夫球場等。
往各神料店走一趟,發現今年吹起一股名牌風,業者為捉住消費者的心,除了一般可見的名牌轎車和電器,就連手提袋、旅行箱、球鞋等等全都以名牌掛帥。今年熱賣中的產品非按摩椅莫屬,好幾名商家都異口同聲表示按摩椅已經賣完!
商家說,顧客多選擇由中國進口的紙紮品,包裝精緻之余價錢又低廉;至於本地製造的紙紮品,除了品質較好、款式較新穎之外,價錢也相對高一些。曾訪問不同人對清明節紙紮品的看法: 文冬天興神料店東主宋漢江:紙紮電視機栩栩如生。這些年來,中國進口的清明節紙紮品推陳出新都是名牌貨,尤其是昂貴的LV名牌貨,無論衣服、鞋子和手袋,有如真的一樣,深受人們的歡迎,滿足各年齡層的需求,令人驚嘆不已!
他表示,在現實中,這些日常用品非常昂貴,比如LV手袋,動輒上千至幾萬令吉,非普通家庭負擔得起,紙紮品便不同了,價錢不是很貴,而且款式精緻。
“所以,清明節到來,許多人都會選擇這些名牌貨,讓先人在另一世界好好打扮,以及享受舒適的‘生活’。”(貨品琳瑯滿目。)
關丹柏達神佛行的劉金珠:豪華別墅熱賣,豪華別墅一直以來都廣受歡迎,他們引進的4-5個大型的別墅都已經賣完。
今年顧客來得特別早,店裡許多款式新穎的紙紮品都在搶購熱潮中,這大概跟“新產品”有莫大的關係。現在的紙紮品種類很多,他們多賣衣食住行、首飾、護膚品等等大眾化的產品。“名牌手提袋和旅行箱還分成兩種,亮面的材質價錢會比普通紙的貴一些,價錢從3令吉至30令吉都有。”
關丹神料店老闆何詩順的太太:中國貨較便宜,本地製造的紙紮品其實不能與中國進口的競爭,因為材料加運輸費,到來也只賣數塊錢不等,而本地這方面業者不多,價錢也就比較貴。 “我們有幾款女裝,是本地一些家庭主婦自家做的,他們用花紙、蕾絲及絲帶仿製真的上衣裙子,紙質好、款式美,這點則是中國貨遜色的地方。”
但她說,款式不相同,價錢也不能比,畢竟本地的女裝款式比較年輕,價錢要12令吉一套;而中國的則是傳統的款式,適合年長的往生者,價錢才不過數令吉。

內地睇病難 紙紮醫生護士熱銷

清明節,紙紮祭品業旺季正當時,潮興「明星陰間結婚證」、紙紮醫生護士、紙紮機關槍讓祖先防身。難道另外一個世界也有生老病死?
紙紮別墅、紙紮金表、紙紮公仔……紙紮祭品盡顯另一個世界的奢華。內地看病難,病患通常要排長隊輪候,孝子賢孫有感而發訂做紙醫生、紙護士。希望它們專職照顧先人,免除排隊之苦。雖然是紙紮,但醫生袍、護士服、聽診器無一遺漏,每個賣三十元,經常賣斷市。紙紮業老闆表示二奶、三陪小姐、安全套、機關槍甚至賣斷市的iPhone均可製造,「死者為大嘛!」

2010年5月22日星期六

清明紙紮品趕潮流


4月5日清明節是追思和祭拜先人的傳統節日,許多華人會在清明節購買紙紮祭品祭祖。清明節的紙扎祭品已突破傳統框框。
目前市面上售賣的清明節祭品趕上潮流列車,衣食住行樣樣有,還有許多與時並進高科技的紙紮品,設計精美,令人驚嘆,發現正在熱賣的祭品有各種電器、名牌手袋、新款的手機、手提電腦、金山、銀山,甚至也有賣紙紮油站和購物商場。
福安紙料行負責人何翠霞表示,有句話說“陽間和陰間都一樣”,就是指陽間有的東西,陰間也有。所以,商家將陽間有的東西,製造出紙紮品來,讓後輩燒給先人。
這間店內掛滿琳琅滿目的祭品,從最傳統的冥紙、衣服、鞋子到先進的按摩椅、購物商場、油站、名牌手袋,還有紙紮食品如燒豬燒雞等,可說是應有盡有,紙紮品的設計也栩栩如生。“最有趣的是,有一名外勞經過本店,看見擺放著的紙紮鞋子,以為是真鞋子,更問我們是否可以試穿,真的被他弄得啼笑皆非。”
她說,“金山”、“銀山”是最多人買的紙紮品,因金山寓意著不必愁的意思,十分受落。
80%來自中國
慶記神料貿易負責人陳奎杏表示,清明節為先人燒祭品是華人的傳統文化,最近已有不少人來購買拜祭品,以便在清明掃墓時燒給先輩。
她說,現代的紙紮拜祭品多樣化,80%來自中國,今年的紙紮祭品的種類繁多,沒有漲價,這些追上新科技的紙紮物品如手提電腦、手機,也有高爾夫球用具、指甲油、魚翅、鮑魚等,都各有市場。
造型栩栩如生
市民劉女士表示,每年清明節,她都會到神料店購買祭品祭拜已逝的親人,近年來市面上的紙紮祭品造型栩栩如生,她也不忘買一些紙紮冷氣、搖錢樹等燒給先人。

資料出處: http://peraktalks.com/viewthread.php?tid=4994

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有關紙紮祭品

盂蘭節離不開燒衣,其實紙紮文化亦可算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唐朝。
紙紮是一種傳統而又有趣的普及藝術,可真正反映本地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且按照香港人的生活模式不斷改變,幾乎每年都有新「產品」推出,「早期紙紮品大都是當時人們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如衣服、金錢或酒類等,但隨着香港經濟起飛,紙紮行業就出現了車、傭人、飛機等較為享樂主義和物質化的製品;最近你更會看到有iPod、Plasma電視、Porsche跑車等與Life Style有關的製品,甚至連『二奶』都有!」
紙紮祭品通常是竹篾及彩紙。紮成物品的外殼形狀,然後按不同需要而剪裁出的紙,糊在竹篾上,使祭品外觀上與實際物品相似。
因為可以任意扭曲,可以隨意造型,所以紙紮祭品的種類,可謂包羅萬象,如紙紮大屋、傭人等等;隨著時代進步及娛樂需要,甚至有144張紙製麻將牌、天九、不同型號的手提電話、遊機、手提電腦、電視、音響器材等,還可以訂造汽車、遊艇、飛機等這些較大型的紙紮祭品給先人享用。
香港已故著名歌影藝人梅艷芳出殯時,她的徒弟們更專程訂造了一個紙紮大舞台,有一張桌球桌那麼大,讓師父可以於另一世界開演唱會,滿足表演慾。又如馬壇名人董驃去世,親友專程訂造一個馬場給他繼續策馬揚鞭。
紙紮祭品亦要通過燃燒才可以傳到先人手上,而傳統來說,如紙紮祭品不經唸咒開光,火化後也如燒廢紙般,也不會傳到先人手中。(可參考冥鏹)
每種不同的祭品製造過程都不同,許多紙紮的祭品,要用到較高技術,價錢亦有所差異;大型與複雜的紙紮祭品,價錢定會較高。
小型的紙紮品,在香港,可以在一般香燭用品店(俗稱紙紮舖)買到,至於一些大型且複雜的紙紮祭品如大士王之類,就要找專門的紙紮工匠或者店舖訂作。